隨著鈑金加工工藝的日趨成熟,鈑金展現出了愈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鈑金加工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不僅涉及各種工藝方法和參數,也包括了設備原理和操作技術,因此為了鈑金加工質量達標,符合產品要求,我們有需要對鈑金設計、加工流程和注意事項進行探討,以期推動鈑金加工行業的健康發展。
一、鈑金加工流程的闡述:
鈑金加工流程主要包含數控編程下料、折彎、壓鉚、焊接、噴涂、包裝等過程。
二、鋼架與防護罩結合:
在鈑金設計中,我們通常是在床身上設計安裝孔,并使用8mm以上的內六角螺絲進行固定,用截面積至少為40mm×40mm的方管設計成框架,采用“上掛下索”的形式把機床防護罩安裝在鋼架上,既可以確定性,又可以方便拆卸、運輸。
三、數控編程下料:
鈑金加工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不同的下料方式,其中有激光切割下料、數控等離子切割下料、剪板機下料等不同方式?,F在隨著激光技術的普遍應用,鈑金加工目前主流采用激光切割機下料,其有切割速度不慢、成本還行、編程快、異形件易切割、無需二次處理等優點。激光切割機按切割幅面可分為3015、4020、6020等,也有特別切割幅面的,如4015、6025、8025等;按照激光器功率可分為500W、1000W、2000W、4000W、6000W,現在較不錯有15000W。
四、通用性鈑金加工了:
在編程階段會產生很多邊料,為了提升板料使用率,可以將一些增加筋或玻璃壓條等通用件編到待加工程序里面,不僅提升切割機的使用率,還能消耗邊料,減低料損。
五、數控折彎:
一般情況下,機床鈑金加工中的折彎需要保持材料底部中間厚度不變,而使其圓角逐漸變薄,此時靠近凸緣的位置便會變厚。而折彎即2D平板件向3D零件的過渡環節,具體是借助折彎機對金屬板料施加相應的壓力,使其由彈性變形轉化為塑性變形,此時板料會先自由彎曲,后在壓力的作用下,彎曲力臂、曲率半徑會不斷變小直至形成V形彎曲,其中折床模具、折床是主要工具,并對板材厚度、折彎方向、尺寸、角度等加以嚴格控制。
六、焊接噴涂:
完成下料、折彎等加工環節后,應對零件進行組焊加工,以此提升零件強度,常見的焊接方法有點焊、CO2氣體保護焊等,但要嚴格控制焊接變形,且針對機床防護罩、激光防護罩等產品,應充足對其焊條材料、焊縫要求、工件厚度等進行考慮,并選擇適當的焊接電源和電流,以免影響產品焊接質量和速率。在此基礎上,經表面加工可完成鈑金成形,其中烤漆、電鍍鋅、靜電吸附等是常見的表面處理方法。
七、安裝打包:
安裝即遵循相應的要求和方式,將若干個組件或零件組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料品整體,由于其是鈑金加工的然后一個流程,若因有所損壞而無法使用,只能進行返工,因此應做好料件保護工作。
鈑金制品的后期處理主要是對鈑金制品表面的處理,即為了保護料件,在其表面涂上一層膜,防止氧化,還可以增強烤漆的附著力,工藝包括電鍍、靜電吸附、烤漆、氧化處理等,其中靜電吸附主要用于冷軋板。
鈑金加工普遍的應用于我們生活當中的各個區域,包括一些電子器件、汽車配件、裝飾材料等等。我們通常說的鈑金加工一般是指的是冷沖壓零件,舉個例子,一塊鐵板,想把它變成個快餐盤,那就得先設計一套模具,模具的工作面就是盤子的形狀,用模具壓這鐵板,就變成你想要的盤子了,這就是冷沖壓,就是直接用模具對五金材料進行沖壓。
一、應變
當五金件受外力和內力作用時,要發生變形。表示物體變形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應變。與應力相同,應變也有正應變和剪應變。
二、塑性
塑性是金屬在外力作用下,能穩定地發生長期變形而不破壞其完整性的能力。它反映了金屬的變形能力,是金屬的一種重要加工性能。塑性的大小可以用塑性指標來評定。比如在拉伸實驗時,塑性指標可以用延伸率和斷面收縮率來表示。鈑金加工的塑性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受金屬的組織、變形的溫度、變形速度、制作尺寸等因素的影響。
三、應力
在外力作用下,物體內各質點之間產生的相互作用力,稱為內力,單位面積上的內力叫應力。
四、主應力
對任意一種應力狀態,總是存在這樣一組坐標系,是的單元體各表面只出現正應力,而沒有剪應力。
五、主應變
金屬變形體內存在應力伴隨應變,點的應變狀態也是通過單元體來表示的。與應力狀態相似,也可以用應變狀態圖來表示點的應變狀態。
六、點的應力狀態
沖壓材料內各點的受力情況通常稱為點的應力狀態。點的應力狀態通過在該點所取的單元體上相互垂直的各個表面上的應力來表示。
七、變形抗力
指在五金沖壓加工的過程中,金屬抵抗形狀變化和殘余變形的能力。變形抗力反應了材料塑性變形的難易程度。一般來說,塑性好
八、塑性變形
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產生變形,取消外力后,物體不能恢復到原始的形狀與尺寸,這樣的變形稱為塑性變形。